查看原文
其他

【“十三五”巡礼】科技创新:顶天立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新闻中心 东莞理工学院 2021-11-12

“十三五”巡礼—科技创新


“十三五”期间,学校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需求,按照“项目牵引、平台依托、交叉融合、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基本思路,初步形成了“顶天立地”的科研工作格局,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学研深度融合中交出了一张亮丽的“成绩单”。


革新: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推进科技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在2018年5月31日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了这句他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的原话,再次对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性进行强调,提出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


“十三五”期间,学校结合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要求,聚焦科技评价机制、科技成果转化、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等方面,大力推动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在出台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办法后,接续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科研成果分级标准、科技成果技术入股改革实施方案、纵向、横向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等系列配套制度,形成了“1+N”的制度体系。



内容包括鼓励教师在学校和企业间合理流动、支持学校教师离岗创新创业、支持学校教师在岗创新创业、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等。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学校出台的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文件达25个。同时,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转换思维,从“申报-结题”的两点一线式服务转换为“申报-立项-管理-结题”的全链条跟踪服务。


通过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调动各种创新力量,激励科研人员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中去。


顶天:面向国家战略科技前沿争当“国家队”


距离东莞理工学院约10公里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是国际前沿的高科技多学科应用的大型研究平台,自从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日益成为原始创新的源头,相关研究成果为产业化提供了基础。




“近水楼台先得月。”学校积极参与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共建了先进探测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的闪烁体探测器是谱仪最关键的、“卡脖子”的核心器件,经过不断迭代,各项参数指标均达到目前国际同类探测器的最高水平,实现关键装备的国产替代,已有数十台设备安装在中国散裂中子部分谱仪上运行使用,为我国中子谱仪的建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散裂中子技术在医疗装备、大型构建物移动检测等民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十三五”期间,是莞工加快推进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时期,学校把握好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面向国家战略、面向科技前沿、面向未来趋势,建平台组团队积极开展前瞻性、基础性和攻关型研究,争当“国家队”。学校通过引育结合,不断优化学术梯队结构,围绕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学科专业群,组建了一批学科交叉与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平台。


学校累计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博士近800人。由杰出人才领衔主持,重点推进“3D打印与智能制造研究院”等12个重大学科交叉与科技创新融合平台。



设立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研究院,积极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平台、高科技产品研发平台、高绩效技术转移中心和高质量公共服务平台。



立地: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全域服务版图


12月8日,学校与一批镇街、企业签订了11份战略合作协议,将携手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关键技术创新、“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工作。东莞理工学院的全域服务版图再扩大,创新发展动力再增强。



学校坚持扎根地方、贴近产业,积极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构建覆盖东莞全域的创新服务网络,服务支撑区域现代经济体系建设。


围绕东莞市创新强镇、松山湖功能区等建设目标,学校发挥科技人才及平台优势,全方位、多层次深入开展校地合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市镇校”共建合作机制。至今,学校已与东莞21镇街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大学科技园、工程技术中心等载体平台,推动政产学研全方位、多层次深入合作。


科技小分队为镇区、企业提供服务


与横沥镇共建3D打印公共服务中心和模具检测技术中心,形成全国校地协同创新“横沥经验”,合作成果“东莞横沥镇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围绕校企产学研资源对接,积极打造线上服务平台。以学校现有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科技超市”为基础,整合了680位高水平人才、37个科研团队、294位科技特派员等科技人才资源,实现了“线上供需对接,线下精准匹配”。


学校还深度参与区域、城市文化建设,组建创新型城市治理研究院、质量与品牌研究中心、知识产权研究院等高端智库,提供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疫情期间组建智库团队聚焦社会经济热点开展研究,完成疫情相关课题和论文十余篇,撰写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东莞经济的影响分析》咨政报告获得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评价。


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深入开展社会治理研究,完成法治东莞、基层维稳机制、社会治理现代化等课题10余项,东莞市知识产权调解机制和行政裁决机制建设项目20余项,社会工作课题10余项。文学与传媒学院2017-2019年与东莞市人民政府方志办合作开展东莞市1765个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实地核查,撰写《全粤村情•东莞市卷》六卷近700万字,初步建成全粤村情东莞自然村落数据资源库。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未来五年,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抢抓“三区叠加”重大机遇,聚焦学科建设、聚力科技创新,力争在新的发展周期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为社会提供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科研成果和创新服务。


 #想了解莞工的你还可以看# 

资料来源 | 科技处 科技创新研究院
文字来源 | 新闻中心
图片来源 | 新闻中心 科技处
图文编辑 | 辛承祚
责任编辑 | 蔡耀蔚 辛承祚

点赞、在看,双连支持我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